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产品展示

华为回归供应链飞升跨境人不再只有“低价牌”

来源:开云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2-29 05:40:19
产品详情

  9月3日,华为Mate60 Pro正式开售;9月8日,华为宣布折叠屏新机Mate X5及Mate 60 Pro+加入先锋计划,正式开启预订,但暂未公布报价。华为新机背后的供应链国产化替代成为了媒体关注的重点。

  没有预热、没有发布会,但低调的华为还是引来了国内外大批媒体的关注,占据各大媒体头版新闻,微博热搜上更是挂了整整一周,原因就在于,这是中国第一台搭载全自研SOC芯片的手机。

  Mate60 Pro的发售被视为华为重回手机市场的开头炮,9月10日,多位接近华为的人士证明,华为已经启动全面回归全球市场的通盘计划,国内市场先行,海外市场后发。

  根据多方测试结果来看,Mate60 Pro峰值网速可达800Mbps以上,全部符合5G网速标准,而且具备卫星通话等先进的技术,有网友将其称为中国“争气机”,不只在消费的人中间引发了抢购热潮,就连华为供应链相关的上市公司也坐上了“直升机”,股价出现连续的涨停。

  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价翻倍,涨幅高达114%;东莞捷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7个交易日里已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;华映科技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在连续5个交易日里录得4个涨停板……可以说,在华为的带领下,一系列国产零部件供应商一起完成了技术跃迁。

  在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下,华为用3年多的时间完成了13000多件元器件的替代,根据媒体曝光的华为新机供应链,Mate60系列的国产化率超过了90%,成为了迄今为止国产化率最高的智能手机。

  华为Mate60 Pro身上最受关注的两个部分一是芯片,二是软件ECO,均为国产。

  这不只标志着中国企业突破了芯片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也代表着国产化替代趋势的加强。也就是说,在海外对华限制的背景下,国内厂商有意识地减少了对进口技术的依赖,转而用国产产品替代进口产品,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、缩短供货周期、提升产品的自主可控程度。

  不只是5G手机和芯片领域,其他领域的国产化替代甚至来得更快:在2019年禁令实施后的四个月内,国产零部件的使用率按金额计算从25%大幅度上升到42%,而美国产零部件的使用率则从11%下降到1%。

  其实,华为这样的事一直在发生,中国企业也在慢慢摸索,打破封禁,完成国产替代。

  国内一家生产铲车电子秤的企业就曾因为《芯片法案》而不得不寻找其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品,为其保驾护航,进而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技术进步,最终打磨出来的产品性能提高的同时成本还下降了。

  除了自主可控,企业如果想要做大做强,不甘心做微笑曲线的最低点,国产化替代就是必由之路。

  过去中国企业都以能进入苹果供应链为荣,但是进入苹果供应链的公司几乎都不算是核心供应商,利润薄的可怜。苹果给大陆供应链企业的毛利率最高也就不过30%,大部分厂家的毛利率是低于20%的,而作为对比,苹果给到高通的毛利率却足有60.66%。

  而要想有足够多的钱搞研发技术,就必须要有足够高的毛利率,而没有钱搞研发,就只能一直给人干苦力,直到最后被淘汰。这不仅仅是芯片的问题,也是新时代下中国企业要面临的供应链安全及核心竞争力问题。

  中国并不是没有芯片,对一些中低端芯片,我国已经有了成熟的产能,而且已经逐渐走出国门,进入海外市场。来自非洲的厄立特里亚的发电厂就大量采购了国产芯片,这是中国首次将自主研发的CPU芯片交付出口至国外市场。

  如今我国在7纳米芯片上有了突破,海外目标市场也会变得更广阔,不只是对我们信赖有加的非洲兄弟,同样处于被制裁风险中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也会是我们的潜在客户,还有可能进入邻近的东南亚市场——大家都不傻,昨天美国能制裁中国企业,明天就非常有可能把矛头指向自己,多加一重保险有什么不好?

  而一旦实现,这就会是一条与当下完全不同的出海道路:不再是低端制造业、不再低价内卷、不再“靠着平台赏饭吃”……而是以核心技术构筑起的强劲品牌竞争力、可替代性降低,我们自己掌握话语权,赚取更多利润。

  过去中国企业和品牌大多在技术壁垒较低的浅海市场扑腾,在许多关键领域,总是国外科学技术产品占据主导地位,但5G手机可是不折不扣的的深海产品,技术壁垒相当高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企业是有能力向高端制造业发起冲击的,我们自己也能吃到产品溢价。

  中国企业想要的钱、效率、公平,都会随之而来。如此往复,正向循环、生生不息。

  企业做大了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,比如对保证供应的需要,对定制的需要,对利润的追求等等,这些需求会促使企业向上游配件行业发展,国产化替代对他们而言自然是有必要的——可是这跟广大的中小卖家有啥关系呢?毕竟产品自研投入巨大,作为小企业,从市场上购买配件才是最明智的做法。

  众所周知,只要被中国国产化、量产化的产品,价格都是可以断崖式打下来的。国产替代进程加快,广大中小卖家也能背靠大树好乘凉,尤其是消费电子、存储设备,成本都会进一步下降——现在570块钱就能在京东入手一件2T固态硬盘,放以前都不敢想。

  其次,芯片大范围的应用于各行各业,大到高铁电网,小到家用电器,对消费电子的影响尤为巨大,随着高端芯片的突破、发展与成熟,技术溢出到别的行业(例如小家电)只是时间问题,届时中国供应链除了价格上的优势、规模优势还将拥有技术优势,在国际竞争中就多了一重保障。

  最后,这次Mate 60系列的发售,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华为身上的顶级品牌影响力:国内外官媒争相报道,Mate 60 Pro、Mate X5及Mate 60 Pro+均一秒售空,甚至有黄牛争相收购华为新机运向海外,溢价惊人……在没有发布会的情况下,这么出圈的数码产品也就只有当年的苹果了。

  随着华为在海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打响,或许也可以扭转中国制造在海外“只有低价”的印象,中国品牌也将迎来更大的议价空间。除了低价内卷,出海企业还多了一条“小而美”的路可走。

  国产化的底层逻辑格外的简单,就是独立自主:商业嘛,无非就是大鱼吃小鱼,不想被吃掉,就要自己努力成为大鱼。

  华为新机之所以能受到这么多关注,必须得说是因为它的遭遇让很多中国企业都感同身受。从2017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开始,此后的华为、中兴事件一次又一次给中国企业敲响警钟,此后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国产化替代浪潮。

  我们在提起华为的时候,通常提到的都是狼性、野心这样的关键词,但是回顾华为这些年的发展历史,我们会发现华为的狼心、野心、求变,实际上都来自于“危机感”,而这样的危机感,其实就是每一个中国企业都应该有的。

  我们跨境卖家也曾有过同样的危机感:亚马逊封号潮之后,有多少卖家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立站?能掌握自己的发展和安全,谁又愿意做刀俎上的鱼肉?

  随着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,我们来到了一个不适应、甚至有点艰难的国际贸易环境。在这样一个我们都不习惯的时代,我们都要想办法活下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